<畢業生>是1967年的作品,內容是關於主角班,他從學校畢業後,對未來感到迷惘,接著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。在劇情中,以不少反轉常態的情節當作故事發展的主軸,像是一個大學表現不錯的畢業生陷入對將來迷惘的情緒中,後來還和從小看他長大的阿姨 羅賓遜 太太發生一段故事、一對母女居然都和班有一段情、班後來去干擾伊琳婚禮的進行…等。
<畢業生>是1967年的作品,內容是關於主角班,他從學校畢業後,對未來感到迷惘,接著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。在劇情中,以不少反轉常態的情節當作故事發展的主軸,像是一個大學表現不錯的畢業生陷入對將來迷惘的情緒中,後來還和從小看他長大的阿姨 羅賓遜 太太發生一段故事、一對母女居然都和班有一段情、班後來去干擾伊琳婚禮的進行…等。
一開始聽到要看的電影是<熱帶魚>我想到的是陽光、海岸的場景,後來聽到是國片覺得:這次電影類型的轉變真大,我看電影的觸角在短時間內真是擴張迅速,然後聽到是喜劇,覺得鬆一口氣,但是看到開頭後就覺得:真是復古的奇妙國片。
看了不速之客<One hour photo>,這部片對我來說,似乎游走在懸疑和恐怖之間,因為我一開始看到預告片,覺得應該是一個類似找出犯人作案線索的推理片,但真正進入影片的劇情中,卻一直出現讓我背脊發涼的片段,像是”He knows your life.”,當人的行動被其他人長期注意,這似乎會有種被監視的感覺,在片中對於這部分的氣氛鋪陳也滿陰森的。這部片的主要人物賽,「一小時快照店」店員,還有一個看似美滿的尤金一家人形成的故事。
今天看了一部電影:前進天堂<In America>,心情有點五味雜陳,像是平靜的湖中被丟入一些石頭;擔心的成分也很多,像是擔心看感人的片、擔心不會看電影…其實在看預告片的時候,就開始擔心起來,因為接下來要看的是屬於感人的電影,但偏偏一直以來,我又是一個會避免表達情緒的人。
之前看電腦或電視都會想到家裡大人說過:不要離螢幕太近,會傷眼睛,所以都會跟螢幕保持一些距離,其實沒有想過現在的電腦與電視不像之前傳統的螢幕,近看久了會眼痛,所以可以試著找出自己與螢幕間的最佳距離與視角…等問題。不過藉由這次計算視角的經驗發現:哦~與螢幕間不同的距離,造成了不同的視角,對接收來自電視或電影的效果有不同的影響。也發現:其實我的眼睛與習性可以自己找到適當的觀賞位子耶,因為我目前的視角就是在THX所建議的 26-36 度的範圍內。